老中医垫桌脚的破本,却让我治好了无数高血压患者。让我明白:中医的高手,一直在民间!还是学生时,我去同学家做客,茶饭之余,听到了村里住着一位治疗高血压很厉害的老中医。当时正割苞米的季节,我寻到他时,还没开口,老中医就看透了我的心思。他说:来看病的就坐下,来求教的就把我这几亩苞米割了。我明白“欲先取之,必先予之”的道理,抡起镰刀就冲进了苞米地。一连几天下来,终于是把老中医的农活干完了。老中医看着我干的活,连连称赞。随后把垫桌褪的一个破本扔给了我。一开始我怒不可遏,认定老中医在糊弄我。后来看了本上的内容,我才明白自己有多荣幸!本上记载的高血压方子,我用了十几年,稳定住了无数患者的高血压! 记得有一次,来了一位高血压患者,病史8年,身材肥胖,整天感觉到身体乏力,什么都干不了。同时,他头昏头重,口干,经常四肢阵阵发麻,动不动眼前还模糊一下。刻诊,见患者脉偏细涩,苔薄白,舌根腻。看完情况后,我用上了这个方子:黄芪、豨莶草、地龙、当归、泽泻。服药一个月后,患者头昏头重、全身乏力的感觉没了,而且腹部小了一圈,身体明显灵活了许多。原方稍作加减,继续服药一个月后,患者停药观察10天,发现血压平稳。腰围缩小了6厘米,患者的生活恢复正常,至今未曾复发。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就在于气虚为本、夹痰夹瘀,怎么知道的呢?患者身材肥胖,浑身乏力,脉象偏细,可以判断是气虚。胖的人就容易出现气虚,胖是因为脾的运化出现了异常,脾虚就不能生化气血,所以,胖人容易气虚。气虚会如何呢?一是容易形成血瘀,气为血之帅,气虚了,血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,自然会形成瘀滞。二是容易形成痰浊,气不足了,津液就不能很好的疏布,慢慢变成了痰湿。患者在气虚的基础上,还有血瘀、痰湿的问题。脉涩为血瘀之征;苔腻为痰湿之象。血液中胆固醇和血粘度异常,也是痰湿入血的表现。气虚血瘀,痰湿阻滞,患者经脉失养,所以他肢体麻木。头面失养,他就头重头昏。 那怎么会出现顽固的高血压呢?气虚,血液失去前进的动力,还有痰湿和淤血在阻拦血液,这个情况下,血液肯定就不能到达重要的脏腑了。因此,人体智能的增加了血压,给你血液更多的冲劲,这样才能保证你重要脏腑的需求,所以,就有了高血压。这时,治疗上就要以补气为关键,再化瘀血和痰浊。方中,黄芪用来补气,改善气虚的问题;当归,用于活血化瘀;地龙起到通经的作用。这些药材配合,改善血瘀的局面。泽泻,用于利湿化浊,它有明确的降脂功效;豨莶草,有明确的降压功能,还可以祛风湿,止麻木,改善患者的肢体发麻现象。老中医当初的考验,我也逐渐明白。其一让我明白百姓的钱都是用血汗堆积,其二看我是否有坚持中医的恒心。这些年来,我踏踏实实行医,只希望能不辱没老中医的方子。#高血压##健康#@中医陈争友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